当前位置:
醴陵“找回”耕地 9400多亩

9月22日,醴陵市李畋镇车上村洲上组,农田里碧绿的瓜藤爬满支架,丝瓜、苦瓜等挂在枝头。旁边,秋茄子、黄瓜等作物长势喜人,新一轮的丰收正在孕育。

图片

“因农田灌溉用水得不到保障,洲上组这片30多亩的耕地过去长期处于荒废状态。”车上村党总支副书记吴彦江介绍,如今改为种植适宜沙质土壤的瓜果类蔬菜,一亩黄瓜就收入2万多元,第二茬又快要开花了。

这是我市推进耕地恢复工作的一个缩影。按照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依法依规的原则,尊重群众意愿,突出先易后难,截至9月25日,全市已恢复耕地9440.67亩。

“撂荒”十余载,归来仍是“良田”

“过去一直是农田,肥力还不错。”看着眼前的土地上重新种满了蔬菜,吴彦江很欣慰,他告诉记者,过去因水系遭到破坏,村民们不约而同选择了撂荒,10多年来一直任杂草自由生长。

找回流失耕地,守住粮食安全。

今年4月,车上村筹集资金13万余元,为集中连片撂荒耕地清表。吴彦江说,挖机将杂树杂草连根拔起,再用耕田机细翻土壤,最后整理成块状,安装灌溉系统,花了整整45天,才将土地平整好。到了6月份栽下第一批菜苗,沉寂的土地又热闹了起来。

“村集体出资恢复耕地,再按每亩200元出租给种植户,租金收入归村集体,弥补资金缺口。3年后土地返还给村民。”吴彦江说,如此运作,既盘活了耕地资源,更保障了农民利益。

“今年蔬菜价格不错,亩均收入超过1万元。”村民陈留告说,他流转了8亩地,种植了丝瓜等蔬菜,到了明年,可种两季甚至更长时间,行情好就不愁赚钱。

图片

我市19个镇统筹兼顾抗旱减灾、疫情防控等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投入大量机械与人员,分区域责任包干推进耕地恢复任务。在船湾镇增加滩村,耕田机将地分列整成一垄一垄的田畦;在孙家湾镇孙家湾村樟木塘组,22亩被荒草杂树“霸占”5年之久的田地再次冒出泥土气息,村党委书记叶海涛说,村里已恢复耕地86亩,超额完成任务。

本月底完成1.08万亩恢复耕地任务

这几天,李畋镇华埠村长坡组响起轰隆隆的机械声,一台挖掘机正在清除杂树荒草,整平土地。村党支部委员邓海波介绍,后续还将修复、疏通渠道,对上游水塘进行清淤,这片20亩的耕地到9月底就将恢复生命力,“流转给合作社统一经营,先种油菜,明年再种植水稻。”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三调”)数据显示,全省耕地保护形势较为严峻。耕地地类减少的原因,包括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国土绿化等。

“比如看到一片果园,可能是‘换了装’的耕地。因为种植果树年深日久,变身为果园。”醴陵市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监督股股长宋鹏介绍,从“二调”到“三调”,这些已变身为园地、林地等地类,处于“出走”状态的耕地,就是要“恢复属性”地类。

如何笃定一块地曾经是耕地?从“二调”到“三调”,每一块土地的利用现状都被一一记录在册,自然资源部门有详细档案。

今年8月,我市启动集中恢复耕地工作,由市自然资源局牵头,会同镇、村,考虑工程与协调难易程度,确定今年恢复耕地的地块、位置、规模、面积和范围,分步组织实施。

“每天统计、每周调度、每月通报,到9月底,要完成1.08万亩恢复耕地任务,11月中旬完成数据库更新等工作。”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自然资源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赵强表示,根据各地块土壤、水源、地势等情况,按照“宜水田则水田,宜旱地则旱地”的原则,积极开展分类治理,确保找回的耕地能够切实发挥作用。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