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瓷雕塑像 罗景炘制。
一栋普通的院子,已退休的湖南省陶瓷研究所老院长陈海波住了很多年。今年已经80多岁的陈老是湖南陶瓷行业的资深专家,时隔多年,当他再次看见雕塑家罗景炘的“白毛女”雕塑,他一眼就认了出来。
罗景炘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1950年考入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1958年调入醴陵,在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工作。他的雕塑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并被选送比利时参加国际博览会。1976年,他在陶研所创作出了经典作品——“白毛女”雕塑。时隔40多年,说起罗景炘当时创作的初衷,陈老印象深刻:“罗景炘爱好文艺,非常爱看电影和文艺演出,看到当时的八大样本戏之一——芭蕾舞剧《白毛女》,他就想到了在陶瓷上雕刻‘白毛女’的造型。”
“白毛女”披着长长的头发,身着淡绿色的衣裙,穿着紫色的舞鞋,踮起脚尖,好像随时都要翩翩起舞。罗景炘的白毛女瓷雕,色彩清亮明快,造型处理细腻,极具动感。当时作品一推出,就受到了陶瓷雕塑专业和文艺界工作者的追捧。“这件作品制作难度极高,主要体现在人物的手臂部分,罗景炘经过反复实践,最后使用了特别工艺,才使得该人物灵动自然,展现出了独一无二的时代特征。”陈老说道。
上世纪80年代初,罗景炘因远在广东的母亲身体不好,申请调回佛山工作,但当时陶瓷研究所不舍得放走他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看到他思母心切,陈老陪他到湖南省轻工厅协调,最终,罗景炘办了工作调动,回到广东。
1983年,陈海波开始担任陶瓷研究所的所长,为了更好地展示所里大师创作的作品,他请湖南省轻工厅专业人才设计,在所里设了一个陈列馆。几年后,罗景炘的母亲故去,他回到醴陵故地重游。在陶研所里,看到自己的作品白毛女瓷雕还在陈列馆里陈列,他感慨不已。
陈海波1974年调入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工作21年,为促进陶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1996年,陈海波在所里退休。陈老觉得,经过一代又一代陶瓷人的努力,现在的醴陵陶瓷,已经做到了立足醴陵、服务全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陈海波在自己家的院子里。
新闻链接
陈海波,1934年出生于湖南醴陵,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中南大学,1974年调入湖南省陶瓷研究所,1980年至1996年担任副所长、所长职务。此外,还兼任中国陶瓷信息中心主任。主持并参与完成10项科研课题,其中有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与他人合作申请专利两项。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依靠职工办科技”的优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