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丰物天下秀
古今名士醴陵多
悠悠历史长河中
醴陵走出了一批热血之士
他们慷慨明志、从容赴死
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近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
《国家记忆》栏目推出的
6集纪录片《绝笔》系列
在CCTV-4播出
其中,就生动讲述了醴陵英烈
陈觉、赵云霄夫妇和钟奇的感人故事
《绝笔》系列紧紧围绕十多位革命烈士的遗书、家信、入党誓词等绝笔,深度挖掘他们向死而生、不改初心的理想信念,展现出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依旧坚定的信仰与不变的追求。
陈觉、赵云霄:90多年前,他们分别写下绝笔信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书信展品中,并排陈列着两封烈士遗书:一封是丈夫就义前给妻子的诀别信;另一封,是这位妻子写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的遗嘱。遗书的主人是一对年轻伉俪,即著名的革命烈士陈觉和赵云霄。
1925年冬,来自湖南醴陵的陈觉和来自河北阜平的赵云霄作为第一批先进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一年后两人在莫斯科结为夫妻。1927年,夫妻俩回国驰援革命,在醴陵建立游击队、创办小型兵工厂、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等。9月中旬的一天,赵云霄外出送情报的时候不幸被捕;10十月初,陈觉在常德县城也不幸被捕,这对为革命奔走的夫妻再次相聚,已在狱中。
面对敌人的酷刑,两人都大义凛然、不为所动,敌人无计可施,匆匆将两人判处死刑。“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陈觉在就义前给妻子留下一封诀别书。1928年10月14日,时年21岁的陈觉在长沙英勇就义。
陈觉壮烈牺牲4个月后,妻子赵云霄在狱中生下了他们的女儿,取名启明。然而生下启明仅仅1个多月,赵云霄就要和女儿永别了,于是她提笔给孩子留下了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且到俄国读过书(所以才处我们的死刑)。小宝宝,我不能抚育你长大,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你的母亲于长沙陆军监狱署泪涕……”1929年3月26日,赵云霄给襁褓中的女儿喂过最后一次奶后,镇定地走向刑场,牺牲时年仅23岁。
烈士钟奇:“我最后仍是爱你的,你一定要再结婚”
1949年11月的一天,一位名叫萧德琪的女子收到了一封写在破旧香烟盒上的遗书:“德琪,不要哭,眼泪洗不尽你的不幸,好好教养我们的孩子,使他比我更有用。记住,记住!我最后仍是爱你的。还有一宗,你一定要再结婚。祝福,我至爱的贤妻!”在信中叮嘱她一定要再结婚的人,正是她刚刚新婚四个月的丈夫——1922年出生于湖南醴陵的革命烈士钟奇。
1945年,钟奇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进步团体“民主实践社”,负责与贵州党组织的负责人联络。1946年春,他只身打入国民党军报《和平日报》担任采访室主任兼记者,凭借记者的身份作掩护,暗中搜集情报,再将情报传递给革命同志。1949年10月,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准备发起西南战役,得知消息后,川东地下党组织希望钟奇以公开采访为由,立即将一部电台送到贵州松桃。然而,就在钟奇准备出发前,贵州地下党忽遭破坏,钟奇不幸在家中被捕。
面对酷刑拷打,钟奇拒不承认国民党一切指控,未透露半句与解放军有关的消息。深知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钟奇匆匆在香烟盒上给妻子写下了一封绝笔。之后,年仅27岁的钟奇被押至刑场杀害。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观看视频)
初心不改书绝笔
革命自有后来人
透过陈觉、赵云霄夫妇和钟奇的绝笔
我们看到了革命烈士为共产主义事业
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英雄永在,浩气长存
向烈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