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之际
我们收获了
2019农历年前最后一个“彩蛋”
今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公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命名2019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县城、城镇)的通知》,醴陵被命名为“2019年国家园林城市”,多年付出终有所获!
走在瓷城街头
随处可见
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路旁行道树郁郁葱葱
忙碌的路口繁花点缀
居民小区中四季常青
小游园四处笙歌鼎沸
……
2020年1月22日
这座丰子恺笔下
“碧水青山,错认杭州”的山水洲城
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醴陵
从此又多了一个绿色标签
醴陵,荆楚古邑,湖南的“东大门”,地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核心区。面积2157平方公里,人口107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30.4平方公里,人口24.75万。2016年9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定,并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
目前,我市已经基本构建了“一江穿城,绿核镶嵌,绿带交错,绿楔渗透,公园棋布”的城市绿地布局。截至2018年底,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项指标为33.58%、38.24%、10.55㎡/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4.26%,城市污水处理率91.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同时,城乡绿化亮点纷呈,各项数值仍在逐步上升中。
创园路上,醴陵上下一心,凝聚最广泛共识。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市级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责任单位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调度、督查、督办、考核等创建推进机制,定期开展督查、考核,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市50多个创国园责任单位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做到了责任到人、岗位到人、真抓实干,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创建工作网络。
创园路上,醴陵全面动员,汇集最强大合力。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宣传活动,创建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更加深入人心;近3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110万人次,栽植各类树木310万株;发动全民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开展“门前三包”、认建认养、植树纪念成人仪式等群众性绿化活动。城市绿量不断增加,城市形象、生态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得到了市民的普遍响应和认同,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达92%。
创园路上,醴陵对标对点,实施最精细管理。综合管理方面,拓展了融资渠道,编制了专项规划,建立了动态监管,加强了城市绿线管理,全面贯彻实施规划设计方案前置审批制度,严格执行“绿色图章”制度,对新、扩、改建项目绿化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施工质量监管和工程竣工验收,对绿化工程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管理;绿地建设方面,加快绿地提质增量,加大广场、小游园建设,坚持抓好项目绿化;建设管控方面,加强公园管理和古树名木保护,注重融入人文特色,开展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生态环境方面,积极开展城市生态空间保护及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加大对城市湿地、山体、水体等生态修复保护力度,营造优美舒适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态环境;市政设施方面,紧紧围绕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改善交通秩序、完善市政设施、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攻坚克难;节能减排方面,合理规划林荫道路,加速完善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社会保障方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完善社区设施配套。
今日醴陵,以绿为美、山水相映。全市以公园绿地建设为重点,先后建设旗滨社区公园、阳东、泉塘、东岸等10余处公园绿地,火车站广场等70处公园绿地均衡分布,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93家省级、市级园林式居住区(单位)绿树环绕,城区主次干道和各类防护林仿佛道道绿色屏障。
今日醴陵,以文为魂、园景相融。两千年历史积淀了厚重的书院文化、产业文化、红色文化。绿化建设与文化元素巧妙融合,陶瓷、烟花造型等在公园绿地建设中合理运用,让城市美得更有深度、更有底蕴。
今日醴陵,以人为本、人城相依。醴陵启动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渌江沿线实施畜禽退养,关停污染企业。全面实施“河长制”,建设城乡一体化生态网络体系。2016年,启动“瓷城古韵·一江两岸”建设项目,打造以渌江水系为轴的滨水休闲绿道。积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城市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完备,公厕等社区配套设施布局合理、日益齐全。
今日醴陵
繁花似锦、绿树成荫
蓝天碧水、相映成趣
人城相依、宜居宜业
一幅生态和谐的大美醴陵画卷
正铺展开来
(请横看醴陵全景)
这份成绩的取得
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
上级部门、专家们的精心指导
更重要的是
全体“创建人”的奋斗与执着
用汗水浇灌收获
以实干笃定前行
新的一年
醴陵
将乘着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喜悦
朝着加快迈进县域经济千亿时代
继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