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种植结构调整显成效,葡萄种植成脱贫新“利器”

“现在看来,种植葡萄这条路我们走对了,一个乡村旅游节,我们就赚得盆满钵满!”提起葡萄产业,醴陵市浦口镇茅坪村负责人特别激动。

他告诉记者,由于茅坪村土壤条件不是很好,不利于作物生长,收成一直不好,再加上村里的青壮年基本在烟花鞭炮企业务工,村里种田的劳动力严重不足,赶上旱涝年,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

“前些年,尽管爱心人士为村里送钱、送物,但始终没能拔掉穷根。”回忆过去,该村负责人感慨万千:直接把钱和物品交到贫困户手中,最后的结果却是养猪不见猪、放羊不见羊,年年扶贫年年贫。找准“穷根子”,才能开对“药方子”。浦口镇借种植结构调整之机,党委“一班人”达成共识:给钱给物只能让贫困户尝一时之甜、解一时之困。要实现精准扶贫,必须跳出“输血式扶贫”的传统套路,树立市场思维、特色思维,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扶贫,关键在精准定位,难度也在精准定位。如何“嗅出”这片土地的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测土质、访群众、问专家……浦口镇负责人发现,茅坪村的土壤适合葡萄生长。通过调研,浦口镇果断确定将早熟葡萄这一短、平、快的致富项目作为精准帮扶茅坪村的主导产业来抓,以此实现“帮扶一个村、推动一个镇、带动一群人”的工作目标。

有了好项目,没钱怎么办?产业扶贫须遵循市场规律,走企业化经营之路。面对茅坪村发展早熟葡萄产业面临的这一难题,该村没有伸手向政府要钱,而是通过扶贫贷款解决了产业发展启动资金的困难。“产业扶贫不是简单救济!”浦口镇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有的地方产业扶贫遭遇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为解决过去农户种植小打小闹、各自为战的问题,茅坪村按照“抱团发展”的思路,采用工业理念谋划早熟葡萄项目建设。村党支部自筹100万项目建设资金,牵头成立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由合作社提供土地,垫资建设大棚;贫困户的扶贫贷款用于苗木栽植和生产资料购买,待项目建成合格后,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并用经营所得收益向贫困户分红”这一项目建设方案。

“抱团一起闯市场,既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学到了先进的生产管理销售模式。”一名村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8月份首届夏季乡村旅游节期间,通过开展采摘节活动,每亩纯利润均在1.5万元以上,贫困户人均分红在5000元以上,带动了2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THE END

相关新闻

醴陵新闻网 湘ICP备10209315号

主管单位:中共醴陵市委 醴陵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醴陵市广播电视台

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公楼四楼 联系电话:0731-23287201 23280499